四十五、钢桥预制前需要做好哪些主要工作 建造师培训
根据选用的吊机能力、运输能力及工厂制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该立交桥纵横向分割方案。分割方案必须经设计、制造、建设和监理等单位共同商定,
特别要考虑分割后钢梁的稳定性及桥梁整体的拱度和分割后刚性变化对拱度的影响,通过建立模拟计算修正分割后单片钢梁的制造预拱度。必要时应经专家论证。
四十六、钢结构桥梁吊装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1)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在不影响道路、管线施工及水、电、热供应方便的地域设置办公区、生活区及材料仓库。
2)施工区域地下各种市政管线复杂,特别是军用、专用光缆等,涉及产权单位的,应事先走访,充分做好沟通与协商;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确保各种管线的安全。
3)根据横向分配的情况,设立临时支撑,施工前要对临时支架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
4)对桥墩的顶面高程,中线及跨距进行复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方可安装。
5)由于钢梁构件较宽,体形较大,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会涉及地面道路及高架道路的交通,除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输吊装方案外还应制定相应的交通导行方案,向交通管理部门汇报,取得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四十七、钢结构桥梁工地焊接按什么顺序进行?建造师报名
依据分割方案,制定专门的焊接方案。焊接方案必须考虑现场施焊和工厂焊接的区别。除高空作业外,应注意防风的措施。焊缝的连接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无设计要求时焊接顺序宜顺桥向从跨中向两端、横向从中线向两侧对称进行。
四十八、预应力预制台座基础如何施工才能保证不发生沉降?
张拉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台座基础应根据场地情况而定:地质条件良好,地基承载力足以满足梁重承载的要求,可直接在此地基上做台座基础。如果地基达不到承载力要求,则须对地基进行处理。
可采用换填灰土夯实的方法或采用打挤密木桩的形式,保证处理后的地基的承载力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然后,再在上面浇筑混凝土基础。另外,做好预制场场地排水工作也至关重要,以防止雨水浸泡地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台座基础不发生沉降。
四十九、箱涵顶进前检查工作
(1)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防水层级保护层按设计完成。
(2)顶进作业面包括路基下地下水位已降至基底下 500mm 以下,并宜避开雨期施工,若在雨期施工,必须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
(3)后背施工、线路加固达到施工方案要求;顶进设备及施工机具符合要求。
(4)顶进设备液压系统安装及预顶试验结果符合要求。
(5)工作坑内与顶进无关人员、材料、物品及设施撤出现场。'
(6)所穿越的线路管理部门的配合人员、抢修设备、通信器材准备完毕。
五十、浅埋暗挖法“十八字”方针、浅埋暗挖法原则
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五十一、基坑开挖降水的作用
(1) 截住坡面及基底的渗水。
(2) 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并防止边坡或基底的土粒流失。
(3) 减少被开挖土体含水量,便于机械挖土、土方外运、坑内施工作业。
(4) 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与基坑稳定性。对于放坡开挖而言,可提髙边坡稳定性。对于支护开挖,可增加被动土压区土抗力,减少主动土压区土体侧压力,从而提髙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减少支护体系的变形。
(5) 减小承压水头对基坑底板的顶托力,防止坑底突涌。
五十二、降水控制
(1)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 0.4m 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 0.3m。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
(2)当基坑(槽)宽度小于 6m 且降水深度不超过 6m 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 6m 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
(3)井管距坑壁不应小于 1.0〜1.5m (距离太小易漏气)。
(4)管井的滤管可采用无砂混凝土滤管、钢筋笼、钢管或铸铁管;滤管与孔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宜选用磨圆度好的硬质岩石成分的圆砾,不宜采用棱角形石渣料、风化料或其他黏质岩石成分的砾石。井管底部应设置沉砂段。
五十三、围护结构特点
导墙是控制挖槽精度的主要构筑物,导墙结构应建于坚实的地基之上,其主要作用有:
①挡土:在挖掘地下连续墙沟槽时,地表土松软容易坍陷,因此在单元槽段挖完之前,导墙起挡土作用。
②基准作用:导墙作为测量地下连续墙挖槽标高、垂直度和精度的基准。
③承重:导墙既是挖槽机械轨道的支承,又是钢筋笼接头管等搁置的支点,有时还承受其他施工设备的荷载。
④存蓄泥浆:导墙可存蓄泥浆,稳定槽内泥浆液面。泥浆液面始终保持在导墙面以下 20cm,并高出地下水位 1m,以稳定槽壁。
⑤其他:导墙还可防止泥浆漏失,阻止雨水等地面水流入槽内;地下连续墙距现有建( 构)筑物很近时,在施工时还起到一定的补强作用。
五十五、防止基坑坍塌、淹埋的安全措施或者是基坑雨季施工注意事项。综合
1)基坑四周设立防淹墙;
2)对基坑周围土体硬化;
3)基坑外的排水畅通;
4)基坑面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5)成立抗洪组织,值班制度
7)和气象部门建立联系
6)抗洪抢险应急预案。
7)坡脚堆载;
8)基坑内安装抽水泵,保证电源供应;
9)加强监测和数据分析
五十六、边坡稳定控制措施
1) 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边坡高度确定基坑边坡坡度,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
2) 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不得挖反坡。
3) 在基坑周围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 应对地面采取防水、排水、截水等防护措施,禁止雨水等地面水浸入土
体,保持基底和边坡的干燥。
4) 严格禁止在基坑边坡坡顶较近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放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械。
5) 对于土质边坡或易于软化的岩质边坡,在开挖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水和坡脚、坡面防护措施。
6) 在整个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应严密监测坡顶位移,随时分析监测数据。肖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
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
五十七、具体的护坡措施
1) 叠放砂包或土袋:用草袋、纤维袋或土工织物袋装砂(或土),沿坡脚叠放一层或数层,沿坡面叠放一层;
2) 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抹面:在人工修平坡面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抹面,厚度宜为 30~50mm,并用水泥砂浆砌筑砖石护坡脚,同时,将坡面水引入基坑排水沟。抹面应预留泄水孔,泄水孔间距不宜大于 3 ~ 4m;
3) 挂网喷浆或混凝土:在人工修平坡面后,沿坡面挂钢筋网或钢丝网,然后喷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厚度宜为 50~60mm,坡脚同样需要处理;
4) 其他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
五十八、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方法有抽条加固、裙边加固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这一点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尤其有效;
五十九、基坑坑底稳定控制方法
(1)保证深基坑坑底稳定的方法有加深围护结构人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
(2)适时施做底板结构。
六十、盾构法洞口土体加固的作用。
(1)盾构始发、到达拆除洞门处的围护结构后。在坑外水土压力作用下,会导致洞口土体失稳和地下水涌人工作井,
且盾构在始发掘进的一段距离内或到达接收洞口前的一段距离内难以建立起土压(土压平衡盾构)或泥水压(泥水平衡盾构)以平衡开挖面的土压和水压。
因此,拆除洞口围护结构前必须对洞口土体进行加固,通常在工作井施工过程中实施。
(2)拆除洞口围护结构及盾构掘进通过加固区域时,防止地层变形,进而引起工作井周边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