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填充
B 粘结
C 嵌挤
D 空隙
A 变形
B 沉降
C 隆起
D 坍塌
A 级配碎石基层
B 级配砂砾基层
C 沥青碎石基层
D 石灰粉煤炭稳定砂砾基层
A 水平推力
B 主动土压力
C 被动土压力
D 静止土压力
A 快速路
B 次干路
C 主干路
D 支路
A 60℃动力黏度
B 针入度指数(PI)
C 10℃或15℃延度
D 10℃残留延度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A 弹性路面
B 柔性路面
C 塑性路面
D 脆性路面
A 递减
B 递加
C 相同
D 交替变化
A 整体沉降
B 均匀变形
C 非弹性变形
D 不均匀变形
A 32.5
B 42.5
C 52.5
D 前面三者都可以
A 90号
B 110号
C 130号
D 160号
A AC沥青混合料
B 热拌沥青混合料
C OGFC
D AM沥青碎石
A 胶体结构
B 流变性
C 温度稳定性
D 安全性
A 8
B 10
C 15
D 30
A 10%
B 20%
C 30%
D 40%
A 自上而下递增
B 自上而下递减
C 上下保持一致
D 无严格要求
A AC型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大的黏聚力,高温稳定性较好
B SMA型沥青温合料具有较大的黏聚力,内摩擦角较小
C 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大的黏聚力,内摩擦角较高
D AM型沥青混合料具有较低的黏聚力,内摩擦角较高
A 上面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
B 中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C 下面层采用间断级配混合料
D 下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 重力式
B 悬臂式
C 衡重式
D 锚杆式
A 连续级配
B 半开级配
C 开级配
D 密级配
A 粘结力
B 吸引力
C 附着力
D 摩擦力
A 提高路基承载力
B 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
C 提高路基稳定性
D 减小路基沉降
A 路面宽度
B 施工铺筑宽度
C 路面宽度及施工铺筑宽度
D 单幅可变宽度
A 100
B 150
C 180
D 200
A 沥青稳定碎石
B 沥青混凝土
C 级配粒料
D 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
A 路基整体稳定性
B 路面抗压缩破坏能力
C 路基抗变形能力
D 具有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
A 水稳定性
B 抗剪强度
C 承受侵蚀作用的能力
D 平整度
A 垫层
B 路基
C 基层
D 面层
A 沥青贯入式面层
B 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C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D 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A 水结碎石
B 泥灰结碎石
C 级配砾石
D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A 刚性
B 半刚性
C 柔性
D 半柔性
A 承载能力
B 抗冲刷能力
C 变形协调能力
D 抗弯能力
A 环境条件
B 材料
C 变形要求
D 交通量
A 柱板式
B 尾杆式
C 锚杆式
D 加筋土式
A 地基沉降
B 墙体变形
C 墙体裂缝
D 墙体受力
A AC-13
B AC-20
C SMA
D 0GFC
A 5. 0MPa
B 4. 5MPa
C 4. 0MPa
. D 3. 5MPa
A 主动土压力
B 静止土压力
D 隆起土压力
A 黏聚力低,内摩擦角小
B 黏聚力低,内摩擦角大
C 黏聚力高,内摩擦角小
D 黏聚力高,内摩擦角大
A 大气稳定性
B 水稳性
C 塑性
D 温度稳定性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分类方法,将城镇道路分为( )。
C 环路
E 主干路
A 立交桥
B 城市快速路
C 跨线桥
D 城市主干路
E 次干路
A 土方路基
B 石方路基
C 砂石路基
D 特殊土路基
E 混凝土路基
A 高液限黏土
B 高液限粉土
C 砂土
D 含有机质细粒土
E 卵砾石
A 柔性基层
B 非弹性基层
C 弹性基层
D 韧性基层
E 半刚性基层
A 面层上层
B 承重层
C 面层下层
D 磨耗层
E 防水层
A 整体稳定性
B 承载能力
C 变形量
D 透水性
E 压实度
A 半刚性垫层
B 刚性垫层
C 排水垫层
D 防水垫层
E 防冻垫层
A 高温
B 季节性冰冻地区
C 干燥
D 过湿
E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
A 足够的强度
B 耐久性
C 表面抗滑
D 耐磨
E 表面光滑
A 矿渣
B 道路硅酸盐
C 粉煤灰硅酸盐
D 普通硅酸盐
E 大坝
A 粗集料
B 细集料
C 粘结剂
D 沥青
E 矿粉
A 较小的表观相对密度
B 较小的压碎值
C 较小的洛杉矶磨耗损失
D 较小的吸水率
E 较小的针片状颗粒含量
A 矿粉
B 橡胶
C 树脂
D 高分子聚合物
E 粘结剂
A 刻槽
B 拉槽
C 压槽
D 拉毛
E 锯缝
A 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B 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对混凝土层面产生的不利影响
C 减少路基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
D 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E 调节路基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
B 产生冰冻危害
E 潮湿
A 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B 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C 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D 防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E 防冻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A 水泥混凝土路面
B 沥青混凝土面层
C 沥青碎石面层
D 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E 沥青贯入式碎(砾)石面层
A 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
B 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C 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兼有服务功能
D 支路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
E 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A 竖向力
B 横向力
D 水平力
E 冲击力
B 重力式
D 自立式
E 加筋土式
A 二层式面层的上面层
B 二层式面层的下面层
C 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
D 三层式面层的中面层
E 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
A SMA是一种连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
B 5mm以上的粗集料比例高达70%~80%
C 矿粉用量达7%~13%
D 沥青用量较少
E 宜选用针入度小、软化点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
A 道路石油沥青
B 煤沥青
C 煤焦油沥青
D 液体石油沥青
E 乳化石油沥青
A 沥青混合料路面
B 沥青贯入式路面
C 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D 水泥混凝土路面
E 砌块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