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种材料引入预应力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水泥用量的( )。
A 0.06%
B 0.6%
C 1%
D 2%
A 张拉段直线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可采用一端张拉
B 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大于50m时,采用两端张拉
C 张拉时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中心或曲线预应力筋中心线末端重合
D 张拉后及时封锚,锚具和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A 计算跨径
B 净跨径
C 拱轴线
D 总跨径
A 1.0
B 1.1
C 1.2
D 1.3
A 7
B 14
C 15
D 20
A 钢绞线
B 精轧螺纹钢筋
C 钢丝
D 热轧带肋钢筋
A 模板
B 施工脚手架
C 拱架
D 临时支撑
A 支架和拱架搭设之前,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B 地基良好,支架立柱底端可不放置垫板或混凝土垫块
C 空心构件芯模可采用充气胶囊
D 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支架和拱架进行检查和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A 跨径小于10m的拱桥宜在拱上结构全部完成后卸落拱架
B 在裸拱状态卸落拱架时,应对主拱进行强度及稳定性验算并采取必要的稳定措施
C 设计未规定时,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标准值的80%以上
D 中跨径空腹式拱桥宜在腹拱横墙完成(未砌腹拱圈)后卸落拱架
A 100.0
B 80.0
C 75.0
D 50.0
A 25.0
B 22.0
C 20.0
D 16.0
A 焊接变形
B 温度变形
C 预拱度
D 局部变形
A 质量
B 含水率
C 比重
D 级配
A 28.0
B 21.0
C 14.0
D 7.0
A 10.0
B 8.0
C 5.0
D 0.0
A 50,5
B 60,3
C 50,3
D 60,5
A 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松预应力的要求
B 用于先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
C 适用于高强度预应力筋的锚具,不能用于较低强度的预应力筋
D 用于后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
A 600.0
B 550.0
C 520.0
D 500.0
A 应变
B 总长度
C 伸长值
D 试验数据
A 2.0,1.5
B 1.8,1.5
C 1.5,1.3
D 1.3,1.2
B 0.9
C 0.8
D 0.75
A 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均匀交错地设置在结构两端
B 张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孔道的摩阻损失进行实测,以便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值和实际伸长值
C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D 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断丝、滑丝、断筋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A 0.75
B 0.8
C 0.85
D 0.9
A 5,5
B 5,0
C 0,5
D 0,0
A 6.0
B 5.0
C 4.0
D 3.0
A 防水层上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应与防水层材料的耐热度相匹配
B 卷材防水层上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应高于防水卷材的耐热度,但同时应小于l80℃
C 涂料防水层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他施工作业或直接堆放物品
D 涂料防水层上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应低于防水涂料的耐热度
A 外观质量
C 粗糙度
D 平整度
A 10
B 20
C 30
D 40
A 核对预留槽尺寸,预埋锚固钢筋的规格、数量及位置
B 伸缩装置安装前,根据施工经验调整安装时的定位值
C 吊装就位前,将预留槽内混凝土凿毛并清扫
D 预留槽混凝土强度在未满足设计要求前不得开放交通
A 支座锚栓的埋置深度和外露长度
B 支座垫石顶面高程、平整度、坡度、坡向
C 支座的粘结灌浆和润滑材料
D 支座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A 5%且不少于5套
B 5%且不少于10套
C 10%且不少于5套
D 10%且不少于10套
A 1%;2%
B 2%;1%
C 1%;3%
D 2%;3%
A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设计无要求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4%左右
B 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
C 曲线预应力筋长度大于等于25 m 的直线预应力筋,应在一端张拉
D 预应力筋张拉后,须进行孔道压浆,孔道压浆采用的水泥浆的强度不得低于25 MPa
A 75%
B 65%
C 80%
D 70%
A 普通硅酸盐水泥
B 矿渣硅酸盐水泥
C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D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A 切断机
B 砂轮锯
C 手锯
D 电弧
A 第三方检测
B 检测
C 开盘鉴定
D 试验
A 搅拌地点
B 浇筑地点
C 搅拌站实验室
D 现场试验室
A 设计
B 监理
C 业主
D 甲方代表
A 拱桥
B 斜拉桥
C 连续钢构
D 梁式桥
A 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
B 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台)之间的净距
C 拱式桥的两相邻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D 多孔桥梁中各孔净跨径的总和
A 能够满足桥梁梁端自由伸缩、转角变形及使行车平稳通过
B 防水性能应符合注满水 12h 无渗漏的要求
C 车辆驶过时应平顺、无突跳与噪声
D 安装、检查、养护、消除污物都要简易方便
A 安装支座前需要检查支座连接状况是否正常
B 垫石需要进行凿毛处理
C 箱梁浇筑完混凝土后,需要对支座的上下钢板连接螺栓进行紧固
D 灌浆材料终凝后,拆除模板,检查是否有漏浆
A 刚性
B 铰接
C 焊接
D 机械
A 支架立柱应落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
B 立柱底端可直接放置于硬质黏土层上
C 在冻胀地区冬期施工时应采取防止冻胀措施
D 多层支架的上下层立柱的中心线对齐
A 100
B 150
C 200
D 25
A HPB300
B HRB400
C HRB500
D HRBF400
A 拱式桥的承重结构以受压为主,桥墩或桥台承受水平推力
B 梁式桥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C 刚架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部主要受弯,而柱脚处也具有水平反力
D 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同样跨径的刚架桥正弯矩比梁式桥要大
A 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0mm
B 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3d
C 受拉区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为6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钢筋网
D 普通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小于钢筋公称直径
A 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平整度大于1. 67mm/m
B 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平整度不大于1. 67mm/m
C 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平整度大于1. 67mm/m
D 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平整度不大于1. 67mmm
A 盖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
B 盖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
C 预应力张拉完成后
D 孔道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
A 夹片式
B 握裹式
C 支承式
D 组合式
A 拉
B 压
C 弯
D 扭
A 支架承受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
B 支架杆件接头和卸落设备受载后压缩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C 支架立柱在环境温度下的膨胀或压缩变形
D 支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
A 用于抗震结构的箍筋,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 5 倍
B 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向两端弯制,弯钩应一次弯成
C 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弯制,不宜加热
D 当采用冷拉法进行调直时, HRB400 钢筋冷拉率宜不大于 1%
下列关于预应力混凝土配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粗骨料应采用碎石,其粒径宜为 5~25mm
B 预应力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C 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 550kg/m³
D 从各种材料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最大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 0. 06%
A 受载后基础的沉降
B 受载后杆件接头处的非弹性变形
C 受载后的弹性变形
D 结构预拱度的设计值
E 受载后的稳定性
A 足够的强度
B 足够的刚度
C 壁厚要求
D 不允许漏浆
E 能按要求传递粘结力
A 承载能力
B 粘结性
C 刚度
D 抗拉能力
E 稳定性
A 凝结速度
B 浇筑时间
C 浇筑速度
D 运输时间
E 间歇时间
A 外观检查
B 硬度检验
C 强度检验
D 静载锚固性能
E 动载锚固性能
A 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B 与同样跨径的其他结构体系相比,梁内产生的弯矩最大
C 需用抗弯能力强的材料来建造
D 结构自重较轻,构造简单
E 能经济合理地修建大跨度桥
A 承载力
B 数量
D 材质
A 防水层类型
B 防水基层混凝土平整度
C 防水基层混凝土龄期
D 防水基层混凝土含水率
E 铺设防水层前对处理剂的要求
A 下雨
B 环境气温高于5℃
C 下雪
D 基面层的温度高于0℃
E 风力≥5级
A 防水涂料严禁在雨天、雪天、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施工
B 防水涂料宜多遍涂布。防水涂料应保障整体性,待涂布的涂料干燥成膜前,涂布后一遍涂料
C 涂层间设置胎体增强材料的施工,宜先铺完胎体后涂布
D 涂料防水层内设置的胎体增强材料,应顺桥面行车方向铺贴。铺贴顺序应自最低处开始向高处铺贴并顺桥宽方向搭接,高处胎体增强材料应压在低处胎体增强材料之上
E 防水涂料施工应先做好节点处理,然后再进行大面积涂布
C 表面粗糙度
D 表面平整度
E 粘结强度
A 设计文件规定的结构预拱度
B 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
C 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D 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
E 由施工温度变化引起的挠度
A 实心板宜采用铰接连接或近似于铰接连接
B 空心板宜采用刚性连接
C T梁之间宜采用刚性连接
D 箱梁之间宜采用刚性连接
E 箱梁之间宜采用柔性连接
A 增大截面加固法
B 粘贴钢板加固法
C 预应力加固法
D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
E 增加纵向整体性加固法
A 固定支座
B 滑动支座
C 单向活动支座
D 多向活动支座
E 拉压支座
A 拼接式
B 对接式
C 钢制支承式
D 板式
E 模数支承式
A 标准差已知统计法
B 标准差未知统计法
C 非统计法
D 标准差统计法
E 方差已知统计法
A 节点
B 伸缩缝
C 转角
D 缘石衔接处
E 排水口
A 稳定性
A 承担预应力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B 张拉设备的校准期限不得超过1年,且不得超过300次张拉作业
C 预应力张拉施工应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
D 锚固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可方使用电弧焊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
E 预应力筋及孔道的品种、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A 金属管道应采用钢管连接
B 管道应采用定位钢筋牢固地固定于设计位置
C 管道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封堵端面
D 管道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
E 管道安装后,需在其附近进行焊接作业时,可不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
B 组合式
C 锥塞式
D 握裹式
E 支承式
A 钢筋直径≤22mm
B 钢筋直径≤25mm
C 无焊接条件
D 受拉主筋 E 用于普通混凝土中
A 牌号
B 等级
C 规格
D 生产工艺
E 钢种
A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冲击荷载
B 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
C 施工活荷载
D 模板、拱架和支架自重
E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A 板式橡胶支座
B 钢支座
C 盆式橡胶支座
D 聚四氟乙烯支座
E 弧形支座
A 安装前,按设计图纸核对安装处的预留槽尺寸、预埋锚固钢筋的规格、数量及位置
B 按照安装时的气温调整定位值,由现场技术员检查签字后用专用卡具将其固定
C 吊装就位前,将预留槽内混凝土凿毛并清扫干净
D 吊装时应按照厂家标明的吊点位置起吊,必要时做适当加强
E 伸缩装置两侧预留槽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前不得开放交通
A 涂刷应先从桥面中央大面积进行
B 涂刷应优先从下坡段大面积进行
C 涂刷应优先从上坡段大面积进行
D 应先行涂刷桥面排水口,周边范围
E 应先行涂刷桥面转角处周边范围
A 荷载组合需要考虑模板和支架自重
B 荷载组合需要考虑混凝土自重
C 荷载组合需要考虑施工人员及施工材料机具等荷载
D 荷载组合需要考虑振捣混凝士时的荷载
E 外露模板的挠度限值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
A 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
B 矿渣硅酸盐水泥混凝士
C 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士
D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士
E 高强度混凝士
A 掺加缓凝剂
B 掺加阻锈剂
C 增加结构保护层厚度
D 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
E 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A 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
B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冲击荷载
C 施工人员及施工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
D 模板、拱架和支架自重 E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A 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主控项目为粘结强度和涂料厚度
B 混凝土基层检测主控项目是含水率、粗糙度、平整度
C 混凝土基层表面应密实、平整,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 0. 5%
D 混凝土基层表面应干燥、清洁,局部潮湿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 0. 2%,并应烘干处理
E 对混凝土基层和防水层质量验收时,外观质量均是一般项目
A 板式构件的跨度≤4m,底模板应在结构强度≥50%设计强度后拆除
B 梁、拱、壳的跨度≤8m,底模板应在结构强度≥75%设计强度后拆除
C 板式构件的跨度>8m,底模板应在结构强度≥ 100%设计强度后拆除
D 悬臂结构,底模板均应在结构强度≥ 100%设计强度后拆除
E 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应划定安全范围,设专人指挥和值守
某公司承接了某市高架桥工程,桥幅宽25m,共14跨,跨径为16m,为双向六车道,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空心板梁,半幅桥断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 合同约定4月1日开工,国庆通车,工期6个月,其中,预制梁场(包括底模)建设需要1个月,预应力空心板梁预制(含移梁)需要4个月,制梁期间正值高温,后续工程施工需要1个月。每片空心板梁预制只有7天时间,项目部制定的空心板梁施工工艺流程依次为:钢筋安装→C→模板安装→钢绞线穿束→D→养护→拆除边模→E→压浆→F,移梁让出底模。 项目部采购了一批钢绞线共计50t,抽取部分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及其他试验,检验合格后用于预应力空心板梁制作。
写出图2桥面铺装层中A、B的名称。
写出图中桥梁支座的作用,以及支座的名称。
补齐项目部制定的预应力空心板梁施工工艺流程,写出C、D、E、F的工序名称。
项目部采购的钢绞线按规定应抽取多少盘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和其他试验?
某公司承建一项地铁车站土建工程,车站长236m,标准段宽19.6m,底深16.2m,地下水位标高为13.5m。车站为地下二层框架式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余为φ800mm钢管支撑。基坑内设管井降水。车站围护结构及支撑断面示意图如图3-1。 项目部为加强施工过程变形监测,结合车站基坑风险等级编制了监测方案,其中应测项目包括地连墙顶面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项目部将整个车站划分为12仓施工,标准段每仓长度20m,每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为:垫层→底板→负二层侧墙→中板→负一层侧墙→顶板。按照上述工序和规范要求设置了水平施工缝,其中底板与负二层侧墙的水平施工缝设置如图3-2所示。
标准段某仓顶板施工时,日均气温为23℃,为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控制模板拆除时间,项目部检验要,求留置了混凝土试件。 顶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盘扣式满堂支架,项目部编制了支架搭设专项方案,由于搭设高度不足8m,项目部认为该方案不必经过专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