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张拉段直线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可采用一端张拉
B 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大于50m时,采用两端张拉
C 张拉时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中心或曲线预应力筋中心线末端重合
D 张拉后及时封锚,锚具和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A 稳定性
B 结构
C 刚度
D 承载能力
A 钢筋空隙中线
B 先浇混凝土边线
C 后浇混凝土边线
D 变形缝中心线
A 100.0
B 90.0
C 75.0
D 50.0
A 0.7
B 0.6
C 0.5
D 0.75
A 磨平
B 凿毛
C 湿润
D 冲洗
A 1.5
B 2.5
C 2.0
D 1.0
A 相邻两次注水时间间隔不少于48h
B 注水分四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4,水位上升速度每天不超过lm/d
C 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水位上升速度每天不超过2m/d
D 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水位上升速度每天不超过lm/d
A 48.0
B 24.0
C 12.0
D 72.0
A 1.0
B 2.0
C 3.0
D 4.0
A 应采取措施,确保下沉和降低地下水过程中不危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或地下管线,并保证下沉过程和终沉时的坑底稳定
B 下沉过程中应进行连续排水,保证沉井范围内地层水疏干
C 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对于有底梁或支撑梁沉井,其相邻格仓高差不宜超过0.5m
D 井内有人时,严禁在底梁以下任意穿越
A 30%
B 50%
C 75%
D 80%
A 3.5
B 4.0
C 4.5
D 5.0
A 壁板接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外模随浇随支,分段支模的高度不宜超过2m
B 设计元要求时,接缝混凝土强度不低于壁板棍凝士强度即可
C 浇筑时间选在壁板间缝宽较大时进行,混凝土分层挠筑的厚度不宜超过250mm
D 接缝用混凝土不宜采用快凝混凝土
A 试验流程:试验准备→水池注水→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B 注水时水位上升流速不小于2m/d
C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大于24h
D 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的渗水量不得超过2L/(m2.d)
A 每节制作高度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且第一节制作高度必须高于刃脚部分
B 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
C 钢筋密集部位和预留孔底部应辅以人工振捣,保证结构密实
D 前次下沉后进行后续接高施工,后续各节的模板不应支撑于地面上,模板底部应距地面不大于1m
A 10mm/8h
B 20mm/8h
C 15mm/8h
D 25mm/8h
A 池体的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的砂浆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B 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
C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后,保护层喷涂之前
D 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前,石砌池体勾缝以后
A 工程概况
B 主要施工措施
C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D 交通方案
A 抗浮
B 抗变形
C 结构强度
D 防渗漏
A C30
B C35
C C40
D C45
A 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
B 预应力筋涂料层应采用专用防腐油脂
C 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一般不超过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否则应进行分段张拉和锚固
D 必须采用Ⅰ类锚具,锚具规格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品种、张拉吨位以及工程使用情况选用
A 建立防汛组织
B 基坑四周设防汛墙
C 使构筑物内外无水位差
D 构筑物增设锚杆
A 基坑地面
B 刃脚部分
C 第二节
D 最后一节
A 在井点降水条件下施工的沉井应停止降水
B 在沉井封底前应用碎石块将刃脚下垫实
C 采用全断面封底时,混凝土垫层应分次浇筑
D 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
A 0.5
B 0.3
C 0.2
D 0.1
A 100~200
B 200~300
C 400~500
D 500~1000
A 底板分块浇筑
B 池底防渗层施工
C 池壁防水层施工
D 池内防水层施工
A 计量
B 切断
C 弯曲
D 连接
A 浇筑顺序应从高处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
B 井内有隔墙时,分仓对称浇筑
C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方可将井内水抽除
D 最终浇筑成的混凝土面与设计高程齐平
A 粘接
B 插接
C 热接
D 搭接
A 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
B 每根导管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且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 1. 0m
C 在沉井封底前应用大石块将刃脚下垫实
D 封底前应整理好坑底和清除浮泥,对超挖部分应回填石灰土至规定标高
下列关于水池构筑物施工说法正确的是()。
A 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
B 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可采用热接或叠接
C 不得在止水带上穿孔或用铁钉固定就位
D 无粘结预应力必须采用Ⅱ类锚具
E 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宜采用一端张拉
A 橡胶止水带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橡胶止水带的材质、物理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C 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方法,接缝应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脱胶现象
D 橡胶止水带十字接头可由厂家在现场采用热接方法加工成型
E 橡胶止水带应无裂纹、无气泡
A 抗压
B 抗渗
C 抗裂
D 抗腐蚀
E 抗冻
B 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准备工作、吊装程序和方法、构件稳固措施及其他措施
D 监控量测措施
E 吊装进度计划
A 刃脚
B 隔墙
C 梁
D 底板
E 垫层
A 地下水位应控制在沉井基坑以下0.3m,及时排除基坑内积水
B 沉井刃脚采用砖模时,其底模和斜面部分可采用砂浆、砖砌筑
C 采用沉井筑岛法制作时,岛面标高应比施工期最高水位高出0.7m以上
D 垫木铺设应使刃脚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符合设计起沉标高的要求
E 砂垫层宜采用细砂,并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
A 干封底时,沉井应继续降水,并稳定保持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0.5m
B 干封底时,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且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泄水井、停止降水
C 每根导管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且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Om
D 水下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沉井能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将井内水抽除,并凿除表面松散混凝土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
E 水下封底最终浇筑成的混凝土面应不高于设计高程
A 受地表水、地下动水压力作用影响的地下结构工程
B 采用排水法下沉和封底的沉井工程
C 基坑底部存在承压含水层,且经验算基底开挖面至承压含水层顶板之间的土体重力不足以平衡承压水水头压力,需要减压降水的工程
D 采用不排水下沉和水下封底的沉井
E 地下水池结构
A 基坑四周设防汛墙,防止外来水进入基坑
B 采用盖挖法施工,防止雨水进入基坑
C 构筑物下及基坑内四周埋设排水盲管(盲沟)和抽水设备,一旦发生基坑内积水随即排除
D 备有应急供电和排水设施并保证其可靠性
E 特殊情况可考虑引入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外来水进入构筑物,使构筑物内、外无水位差,以减小其浮力,使构筑物结构免于破坏
A 钢筋品种
B 钢筋等级
C 加工设备
D 弯钩要求
E 钢筋直径
A 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纠正偏斜,做到“随挖随纠、动中纠偏”
B 开挖顺序和方式没有严格要求
C 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和方式开挖
D 进行沉井下沉监控测量
E 沉井下沉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四周不得堆放任何东西,减少车辆震动
A 吹扫
B 水池注水
C 水池内水位观测
D 蒸发量测定
E 整理试验结论
A 有裂缝的构件,应进行鉴定
B 预制柱、梁及壁板等构件应标注中心线,并在杯槽、杯口上标出中心线
C 预制构件应按设计位置起吊,曲梁宜采用三点吊装。吊绳与预制构件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45°;当小于45°时,应进行强度验算
D 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曲梁应在梁的跨中临时支撑,待上部二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及以上时,方可拆除支撑
E 安装的构件,必须在轴线位置及高程进行校正后焊接或浇筑接头混凝土
A 原材料
B 配合比
C 混凝土供应
D 浇筑,严格执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E 养护,应遮盖洒水保湿养护不少于7d,至达到规定的强度
A 锚固肋数量和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B 上下相邻两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位置应错开一个锚固肋
C 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张拉长度+锚固肋宽度+张拉工作长度
D 预应力筋安装中出现死弯时应及时进行角度、曲率调整
E 预应力筋可采用特殊接头进行接长使用
A 模板安装位置正确、拼缝紧密不漏浆
B 预埋管、预埋件的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安装后应作标志
C 顶板支架与池壁模板支架应相互独立,内模立柱可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
D 池壁模板应设置确保墙体直顺和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倾覆的装置
E 跨度为6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至少为6mm。
A 应使刃脚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符合设计起沉标高要求
B 平面布置要均匀对称
C 每根垫木的长度中心应与刃脚底面中心线重合
D 定位垫木的布置应使沉井有对称的着力点
E 抽除垫木应按顺序依改进行
施工无抗浮结构设计的水池时,正确的降排水做法有( )。
A 选择可靠的降低地下水位方法
B 基坑受承压水影响时,应进行承压水降压计算
C 施工过程中间断降排水
D 有备用降水机
E 降排水应输送至抽水影响半径范围以外的河道或排水管道
B 选定好洁净、充足的水源
C 池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D 池内外缺陷已修补完毕
E 各项保证试验安全的措施已满足要求
A 触变泥浆套助沉
B 堆载助沉
C 空气幕助沉
D 机械挤压助沉
E 震动助沉
将背景资料中工序按常规流程进行排序(用序号排列)。(2012年真题)
水池模板之间的杂物清扫应采取哪些措施?(2011年真题)
施工单位按照最快注水速度注水,则注满水、读出初读数、读出末读数和试验完成最快分别需要几天?
某公司承建一项地铁车站土建工程,车站长236m,标准段宽19.6m,底深16.2m,地下水位标高为13.5m。车站为地下二层框架式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余为φ800mm钢管支撑。基坑内设管井降水。车站围护结构及支撑断面示意图如图3-1。 项目部为加强施工过程变形监测,结合车站基坑风险等级编制了监测方案,其中应测项目包括地连墙顶面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项目部将整个车站划分为12仓施工,标准段每仓长度20m,每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为:垫层→底板→负二层侧墙→中板→负一层侧墙→顶板。按照上述工序和规范要求设置了水平施工缝,其中底板与负二层侧墙的水平施工缝设置如图3-2所示。 标准段某仓顶板施工时,日均气温为23℃,为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控制模板拆除时间,项目部检验要,求留置了混凝土试件。 顶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盘扣式满堂支架,项目部编制了支架搭设专项方案,由于搭设高度不足8m,项目部认为该方案不必经过专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