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结构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因而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 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B.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增,面层材料与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 0.3
C.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宜选用刚性基层
D.在柔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镇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 缝
A.SMA 混合料宜采用滚筒式拌和设备生产
B.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摊铺,上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导梁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找平
C.SMA 混合料面层施工温度应经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摊铺温度不低于 160°C
D.SMA 混合料面层宜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A.梁支架的强度计算
B.拱架的刚度验算
C.重力式墩侧模板强度计算
D.重力式墩侧模板刚度验算
A.粉末
B.碎块
C.泥塑
D.溶液
A.在拱顶向一侧拱脚浇筑完成后再向另一侧浇筑
B.由拱脚顺序向另一侧拱脚浇筑
C.由拱顶向拱脚对称进行
D.由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
A.岩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分层竖向位移
B.衬砌环内力
C.隧道结构变形
D.地层与管片接触应力
A.固定支架仅承受管道、附件、管内介质及保温结构的重量
B.滑动支架主要承受管道及保温结构的重量和因管道热位移摩擦而产生的水平推力
C.滚动支架的作用是使管道在支架上滑动时不偏离管道轴线
D.导向支架的作用是减少管道热伸缩时的摩擦力
A.垃圾运输车辆进出场统计监控系统
B.填埋气导排处理与利用系统
C.填埋场污水处理系统
D.填埋场地下水与地表水收集导排系统
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存在变形量接近预警值情况时,不需要专项论证的是( )。
A.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B.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C.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三级基坑工程
D.邻近重要建(构)筑物、设施、管线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A.为防止胀缩作用导致裂缝或翘曲,水泥混凝土面层应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接缝,且相邻 接缝应至少错开 500mm 以上
B.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水泥混凝土面层,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C.胀缝设置时,胀缝板宽度设置宜为路面板宽度 1/3 以上
D.缩缝应垂直板面,采用切缝机施工,宽度宜为 8~10mm
A.1h、1.5h
B.1.2h、1.5h
C.0.75h、1.25h
D.1h、1.25h
A.当设计无要求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 6%以内
B.张拉初应力 (σ0) 宜为张拉控制应 (σcon)的 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测量
C.先张法预应力施工中,设计未要求时,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 等级值的 75%
D.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上、下或两侧, 后中间
A.预应力混凝土 T 梁
B.钢筋混凝土实心板
C.预应力空心板
D.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A.区域站
B.换乘站
C.枢纽站
D.联运站
A.曝气池
B.集水池
C.澄清池
D.清水池
A.雨水下渗
B.雨水湿地
C.雨水收集回用
D.雨水净化
A.1%
B.2%
C.3%
D.4%
A.固定连接件时,连接端伸出夹具的自由长度应小于公称外径的 10%
B.采用水平定向钻法施工,热熔连接时,应对 15%的接头进行卷边切除检验
C.电熔连接时的电压或电流、加热时间应符合熔接设备和电熔管件的使用要求
D.热熔连接接头在冷却期间,不得拆开夹具,电熔连接接头可以拆开夹具检查
A.回填时应在管内设横向支撑,防止两侧回填时挤压变形
B.钢管变形率应不超过 3%,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应不超过 2%
C.回填时,每层的压实遍数根据土的含水量确定
D.管道半径以下回填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上浮、位移的措施
A.建筑工程面积 1 万m²的工程配备不少于 2 人
B.装修工程面积 5 万m²的工程配备不少于 2 人
C.土木工程合同价 5000 万元~1 亿元的工程配备不少于 2 人
D.劳务分包队伍施工人员在 50~200 人的应配备 2 人
A 级配碎石基层
B.级配砂基层
C.石灰稳定土基层
D.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
E.水泥稳定土基层
A.饱和度
B.流值
C.动稳定度
D.浸水残留稳定度
E.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
A.接头应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B.钢筋端部可采用砂轮锯切平
C.直螺纹接头安装时采用管钳扳手拧紧
D.钢筋丝头在套简中应留有间隙
E.直螺纹接头安装后应用扭力板手校核拧紧扭矩
A.车站主体
B.监控中心
C.出入口及通道
D.消防设施
E.附属建筑物
A.应沿隧道拱部轮廓线外侧设置
B.具体长度、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C 成孔工艺应根据地层条件进行选择,应尽可能的减少对地层的扰动
D.加固地层时,其注浆浆液应根据以往经验确定
E.注浆顺序应由下而上、间隔对称进行,相邻孔位应错开、交叉进行
A.壁板接缝的内外模一次安装到顶
B.接缝的混凝土强度,无设计要求时,应大于壁板混凝土强度一个等级
C.壁板缝混凝土浇筑时间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温度选在板间缝宽较小时进行
D.壁板缝混凝土浇筑时,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 250mm
E.用于壁板缝的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缓凝水泥
A.导向孔施工主要是控制和监测钻孔轨迹
B.导向孔第一根钻杆入土钻进时,采取轻压慢转方式
C.扩孔直径越大越易于管道钻进
D.回扩和回拖均从出土点向入土点进行
E.导向钻进、扩孔及回拖时,应控制泥浆的压力和流量
A.水压试验分为预试验和主试验阶段
B.水压试验在管道回填之前进行
C.水泵、压力计安装在试验段两端部与管道轴线相垂直的支管上
D.试验合格的判定依据可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允许压力降值和允许渗水量值
E.水压试验合格后,即可并网通水投入运行
A.沟槽支撑遵循“开槽支撑、先挖后撑、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B.采用明排降水时,当边坡土体出现裂缝征兆时,应停止开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C.综合管廊底板和顶板可根据施工需要留置施工缝
D.顶板上部 1000mm 范围内回填应人工分层压实
E.设计无要求时,机动车道下综合管廊回填土压实度应不小于 95%
A.人的因素
B.物的因素
C.经济因素
D.环境因素
E.管理因素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了城市主干路改扩建项目,全长 5km,宽 60m,现状道路机动车道为 22cm 水泥混凝土路 面+36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 级配碎石垫层,在土基及基层承载状况良好路段,保留现有路面结构直 接在上面加铺 6cmAC-20C+4cmSMA-13,拓宽部分结构层与既有道路结构层保持一致。 拓宽段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重点对新旧搭接处进行了处理,以减少新旧路面差异沉降。浇筑混凝土前, 对新旧路面接缝处凿毛、清洁、涂刷界面剂,并做了控制不均匀沉降变形的构造措施如图 1 所示。 根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评定结果,项目部对现状道路面层及基础病害进行了修复处理。沥青摊铺前, 项目部对全线路缘石、检查井、雨水口标高进行了调整,完成路面清洁及整平工作,随后对新旧缝及原水 泥混凝土路面做了裂缝控制处治措施,随即封闭交通开展全线沥青摊铺施工。 沥青摊铺施工正值雨季,将全线分为两段施工,并对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增加防雨措施,保证雨期沥青 摊铺的施工质量。
1.指出图中 A、B 的名称。
2.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不同的弯沉值范围,分别给出 0.2mm~1.0mm 及 1.0mm 以上的维修方案;基 础脱空处理后,相邻板间弯沉差宜控制在多少以内?
3 补充沥青下面层摊铺前应完成的裂缝控制处治措施具体工作内容。
4.补充雨期沥青摊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背景资料】 今夏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桥梁二期匝道工程,为缩短建设周期,设计采用钢-混凝土结合梁结构, 跨径组合为 3x(3x20)m,桥面宽度 7m,横断面路幅划分 0.5m(护栏)+6m(车行道)+0.5m(护栏)。 上部结构横断面上布置 5 片纵向 H 型钢梁,每跨间设置 6 根横向连系钢梁,形成钢梁骨架体系,桥面 板采用现浇 C50 钢筋混凝土板;下部结构为盖梁及Ф130cm 桩柱式墩,基础采用Ф130cm 钢筋混凝土 钻孔灌注桩(一期已完成);重力式 U 型桥台;桥面铺装采用厚 6mSMA-13 沥青混凝土。横断面如图 2 所示。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有如下内容: (1)将上部结构的施工工序划分为:①钢梁制作、②桥面板混凝土土浇筑、③组合吊模拆除、 ④钢梁安装、⑤组合吊模搭设、⑥养护、⑦构件 A 焊接、⑧桥面板钢筋制安,施工工艺流程为:①钢 梁制作→B→C→⑤组合吊模搭设→⑧桥面板钢筋制安→②桥面板混凝土浇筑→D→E。 (2)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及季节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强度形成和收缩性能等方面的需求, 设计给出了符合现浇桥面板混凝土的配合比。 (3)桥面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按上部结构分联进行,浇筑的原则和顺序严格执行规范的相关规定。
1 写出图 2 中构件 A 的名称,并说明其作用。
2.施工组织设计(1)中,指出施工工序 B~E 的名称(用背景资料中的序号①~⑧作答)。
3.施工组织设计(2)中,指出本项目桥面板混凝土配合比须考虑的基本要求。
4.施工组织设计(3)中,指出桥面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原则和顺序。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接一项管道埋设项目,将其中的雨水管道埋设安排所属项目部完成,该地区土质为黄土, 合同工期 13 天。项目部为了能顺利完成该项目,根据自身的人员机具设备等情况,将该工程施工中 的诸多工序合理整合成三个施工过程(挖土、排管、回填)、划分三个施工段并确定了每段工作时间, 编制了用双代号网络计划表示的进度计划如图 3 所示。
1.改正图 3 中的错误(用文字表示)。
2.写出排管 2 的紧后工作与紧前工作。
3.图 3 中的关键线路为哪条?计划工期为多少天?能否按合同工期完成该项目?
4.该雨水管道在回填前是否需要做严密性试验?我国有哪三种地区的土质,施工雨水管道回填前 必须做严密性试验?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项城市综合管廊项目,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外形尺寸 3.7×8.0m,标准段 横断面有 3 个舱室。明挖法施工,基坑支护结构采用 SMW 工法桩+冠梁及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钢管撑,基坑支护结构横断面如图 4-1 所示。 项目部编制了基坑支护及开挖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平整场地→测量放线→SMW 工法桩施工→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第一阶段的土方开挖→钢围檩及钢管撑施工→第二阶段土方开挖→清理槽底并验收。专项方案组织专家论证时,专家针对方案提出如下建议:补充钢围檩与支护结构连接细部构造,明确钢管撑拆撑实施条件。 问题一:项目部补充了钢围檩与支护结构连接节点图,如图 4-2 所示,明确钢管撑架设及拆除条件,并依据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在第一阶段土方开挖至钢围檩底下方 500mm 时,开始架设钢管撑并施加预应力,在监测到支撑轴力有损失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问题二:项目部按以下施工工艺流程进行管廊结构施工。 施工准备→垫层施工→底板模板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混凝土浇筑→拆除底板侧模→传力带施工→拆除钢管撑→侧墙及中隔墙钢筋绑扎→侧墙内模及中隔墙模板安装→满堂支架搭设→ B→侧墙外模安装→顶板钢筋绑扎→侧墙、中隔墙及顶板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架拆除→ C→D →土方回填 至混凝支撑以下 500mm→拆除混凝土支撑一回填完毕。 问题三:满堂支架采用中Ф48X3.5mm 盘扣式支架,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为 900mm,步距 1200mm,顶托安装完成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组织建设、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员及相关人员验收,专业监理工程师指出支架搭设不完整,需补充杆件并整改后复检。 问题四:侧墙、中隔墙及顶板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质检人员对管廊钢筋、保护层垫块、预埋件、预留孔洞等进行检查,发现预埋件被绑丝固定在钢筋上,预留孔洞按其形状现场割断钢筋后安装了孔洞模板,吊环采用螺纹钢筋弯曲做好了预埋,检查后要求现场施工人员按规定进行整改。
1.问题一中,图 4-2 中构件 A 的名称是什么?施加预应力应在钢管撑的哪个部位?支撑轴力有损 失时,应如何处理?附着在 H 型钢上的钢丝绳起什么作用?
2.问题二中,补充缺少的工序 B、C、D 的名称?现场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方可拆除钢管撑?
3 问题三中,顶托在满堂支架中起的什么作用?如何操作?支架验收时项目部还应有哪些人员需 要参加?
4.专业监理指出支架不完整,补充缺少的部分。
5.问题四中,预埋件应该如何固定才能避免混凝土浇筑时不覆盖不移位?补写孔洞钢筋正确处理 办法。设备吊环应采用何种材料制作?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部编制了基坑明挖法、结构主体现浇的施工方案,根据设计 要求,本工程须先降方至两侧基坑支护顶标高后再进行支护施工,降方深度为 6m,黏性土层,1:0.375 放坡,坡面挂网喷浆。横断面如图 5 所示。施工前对基坑开挖专项方案进行了专家论证。 基坑支护结构分别由地连墙及钻孔灌注桩两种形式组成,两侧地连墙厚度均为 1.2m,深度为 36m; 两侧围护桩均为Φ1.2m 钻孔灌注桩,桩长 36m,间距 1.4m。围护桩及桩间土采用网喷 C20 混凝土。 中隔土体采用管井降水,基坑开挖部分采用明排疏干。基坑两端末接邻标段封堵墙。 基坑采用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两道Φ609×16 钢支撑,隧道内净净高 12.3m,汽车吊配合各工序 吊装作业。 施工期间对基坑监测的项目有:围护桩及降方层边坡顶部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及深层水平位移, 随时分析监测数据。地下水分布情况见横断面示意图。
1.本工程涉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较多,除降方和基坑开挖支护方案外, 依据背景资料,另补充三项需专家论证的专项施工方案。
2.分析两种不同支护方式的优点及两种降排水措施产生的效果。
3.本工程施工方案只考虑采用先降方后挂网喷浆护面措施,还可以使用哪些常用的坡脚及护面措 施。
4.降方工作坡面喷浆不及时发生边坡失稳迹象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5.在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前提下,补充基坑监测应监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