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凝前
B 终凝前
C 初凝后
D 强度达到1.2N/mm2
A 钢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有手工焊接、半自动焊接和全自动焊接
B 焊工应经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C 首次采用的钢材,应在钢结构制作及安装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D 高强度螺栓和焊接并用的连接节点,宜按先焊接后螺栓紧固的施工顺序
A 1-2
B 1-3
C 2-3
D 2-4
A 放样→号料→切割下料→平直矫正→边缘及端部加工→滚圆→煨弯→制孔→钢结构组装→焊接→摩擦面的处理→涂装
B 放样→号料→切割下料→边缘及端部加工→平直矫正→滚圆→煨弯→制孔→钢结构组装→焊接→摩擦面的处理→涂装
C 放样→号料→切割下料→平直矫正→边缘及端部加工→煨弯→制孔→滚圆→钢结构组装→焊接→摩擦面的处理→涂装
D 放样→号料→切割下料→平直矫正→边缘及端部加工→滚圆→煨弯→制孔→钢结构组装→摩擦面的处理→涂装→焊接
A 1
B 1.5
C 2
D 2.5
A 混凝土
B 普通透水墙
C 多孔砖
D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A 1/2
B 1/3
C 1/4
D 1/5
A 7
B 14
C 21
D 28
A 1h
B 2h
C 3h
D 4h
A 10
B 15
C 20
D 30
A 次梁跨中的2/3范围内
B 次梁跨中的1/3范围内
C 主梁跨中的2/3范围内
D 主梁跨中的1/3范围内
A 粗骨料最大粒径≤25mm时,泵管内径≥125mm
B 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时,泵管内径≥150mm
C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主梁方向浇筑
D 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
A 水泥浆
B 水泥砂浆
C 粗骨料
D 细骨料
A 1m
B 2m
C 3m
D 6m
A 20mm
B 50mm
C 80mm
D 100mm
A 主梁筋在上,次梁筋居中,板筋在下
B 主梁筋居中,次梁筋在下,板筋在上
C 主梁筋在下,次梁筋在上,板筋居中
D 主梁筋在下,次梁筋居中,板筋在上
A 钢筋冷拉调直时,不能同时进行除锈
B HRB400级钢筋采用冷拉调直时,冷拉率允许最大值为4%
C 钢筋的切断口可以有马蹄形现象
D HPB300级纵向受力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
A 1%
B 2%
C 3%
D 4%
A 闪光对焊
B 绑扎搭接
C 电弧焊
D 直螺纹套筒连接
B 电渣压力焊
C 搭接焊
D 帮条焊
A 勘察单位
B 设计单位
C 监理单位
D 建设单位
A 钢材
B 塑料板
C 石膏板
D 胶合板
A 模板构造简单、支拆方便、表面平整
B 模板接缝严密不漏浆
C 保证施工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
D 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
A 木模板体系
B 组合钢板体系
C 铝合金模板体系
D 大模板体系
A 跨中1/3跨度范围内
B 梁支座处
C 梁端1/3跨度范围内
D 可随意设置
A 砌块表面温度高于80℃的部位
B 化学侵蚀环境
C 长期浸水环境
D 建筑物防潮层以上的墙体
A 部分模板可早拆
B 加快周转
C 拆装方便
D 节约成本
A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运输途中被雨淋
B 吸水率较小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提前1~2d 浇水湿润
C 卫生间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现浇混凝土坎台高度为120mm
D 填充墙顶部与承重主体结构之间的空隙部位,应在填充墙砌筑14d后进行砌筑
A 从下而上
B 先支的先拆
C 先拆承重模板
D 先拆非承重模板
A 焊接
B 机械连接
C 螺栓连接
D 铆接
A 混凝土只能采用现场搅拌
B 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应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
C 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转运次数,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
D 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
A 安全性
B 实用性
C 耐久性
D 经济性
A 15MPa
B 20MPa
C 25MPa
D 30MPa
A 100mm×100mm×100mm
B 40mm×40mm×160mm
C 150mm×150mm×150mm
D 70.7mm×70.7mm×70.7mm
A -10
B 0
C 5
D 10
A ①②④③
B ④③②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④②③
关于预制构件存放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 应按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吊装顺序分类设置存放场地
B 现场存放堆场应平整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C 堆放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D 预制构件堆放时,预制构件与支架、预制构件与地面之间宜设置柔性衬垫保护
A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B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生产宜采用自动化、机械化、新设备,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备案
C 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和配备吊装设备
D 灌浆施工人员应进行专项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A 不得采用冷拉调直
B 不得采用手动液压切断下料
C 不得采用喷砂除锈
D 不得反复弯折
A 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B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C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D 施工现场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作化学性能检验
A 15
B 22.5
C 25.5
A 1.2 N/mm2
B 2.0 N/mm2
C 设计强度的10%
D 设计强度的50%
A 4.5~9
B 6~13.5
C 9~27
D 18~36
A A类、B类、C类
B B类、C类、D类
C C类、D类、H类
D CB类、B类、H类
A 施工安装复杂
B 自重轻
C 板幅大
D 板面平整
A 混凝土砖的生产龄期应达到28d后,方可用于砌体的施工
B 砌筑烧结普通砖,砖应提前1-2d适度湿润
C 砖墙灰缝宽度为11mm
D 施工温度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
A 25%
B 50%
C 75%
D 100%
A 50%
B 75%
C 85%
A 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B 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C 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D 直段长度+斜面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A 过梁上一皮砖处
B 宽度为800mm的窗间墙
C 距转角550mm处
D 梁垫下一皮砖处
A 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应整砖顺砌
B 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洞口净宽为800mm
C 设计要求的洞口,宽度超过5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
D 正常施工条件下,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2m
A 张拉连接
B T形连接
C 承压连接
D 摩擦连接
D 2/3
A 套筒灌浆连接
B 浆锚搭接连接
C 铆钉连接
A 3mm
B 5mm
C 7mm
D 45mm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D 箍筋周长=箍筋下料长度+箍筋调整值
A 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0N/mm2
B 清除硬化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C 硬化混凝土表面干燥
D 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铺一层1∶3水泥砂浆
A 高强度螺栓不得强行穿入
B 高强度螺栓可兼做安装螺栓
C 高强度螺栓应一次性拧紧到位
D 螺栓不能自由穿入时,可采用气割扩孔
A 15N/mm2
B 18N/mm2
C 22.5N/mm2
D 30N/mm2
A 角柱→边柱→中柱
B 角柱→中柱→边柱
C 边柱→中柱→角柱
D 边柱→角柱→中柱
A 绑扎连接
B 直螺纹套筒连接
C 帮条焊
D 搭接焊
A 预制外墙板宜对称靠放、饰面朝内
B 预制外墙板与地面倾斜角度不宜小于80°
C 预制阳台板采用立放方式
D 预制墙板采用叠放方式
A 直径28mm受拉钢筋
B 直径25mm受压钢筋
C 桁架拉杆纵向受力钢筋
D 行车梁纵向受力钢筋
A 预制柱的就位以轴线和外轮廓线为控制线
B 对预制柱上部斜支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不宜小于柱高的2/3
C 预制梁安装顺序应遵循先主梁后次梁,先低后高的原则
D 预制剪力墙,外墙以外轮廓线为控制线
A 当天
B 3天
C 7天
D 14天
A 先砌墙后浇混凝土
B 先浇筑构造柱后砌墙
C 边砌墙边浇构造柱
D 先浇梁后砌墙
A 跨中1/3跨度,梁端1/3跨度
B 跨中1/3跨度,跨中1/3跨度
C 梁端1/3跨度,梁端1/3跨度
D 梁端1/3跨度,跨中1/3跨度
A 在内侧立面的两端设置
B 两端各设置两道剪刀撑
C 中间剪刀撑间净距不大于20m
D 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A 1~2
B 2~3
C 3~4
D 4~6
A 15°~30°
B 30°~45°
C 45°~60°
D 60°~90°
A 落地脚手架
B 悬挑脚手架
C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D 结构安装支撑脚手架
A Ⅰ级
B Ⅱ级
C Ⅲ级
D Ⅳ级
A 脚手架结构件自重
B 风荷载
C 附件的自重
D 支撑的物体自重
A 3m
B 4m
C 5m
A 2跨
B 3跨
C 2步
D 3步
A 100mm
B 150mm
C 200mm
D 500mm
A 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
B 多孔砖的孔洞应平行于受压面砌筑
C 所有多孔砖砌筑时须孔对孔肋对肋
D 半盲孔多孔砖的封底面应朝上砌筑
E 半盲孔多孔砖的封底面应朝下砌筑
A 20
B 40
C 50
D 80
E 100
A 柱的施工缝留置在基础的顶面
B 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长边的任何位置
C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留置在主梁跨中1/3范围内
D 墙体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
E 墙体留置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B 30
C 45
D 55
E 60
A 钢筋的间距
B 锚固长度
C 最小钢筋直径
D 数量
E 重量
A 5mm
B 10mm
C 15mm
D 20mm
E 25mm
A 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可混合使用
B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刷隔离剂
C 浇筑混凝土前,所有模板均应浇水湿润,且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D 模板及其支架下基础应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E 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漏浆
A 在施工前先浇水湿透
B 清除表面污物
C 底面朝下正砌于墙上
D 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
E 小砌块在使用时的龄期已到28d
A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B 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办理相应设计变更文件
C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D 钢筋在调直过程中不得除锈
E 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
A 应先绑扎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
B 构造柱沿高度方向每500mm设拉筋
C 拉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500mm
D 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mm
E 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进后退
A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B 钢筋机械连接所采用的钢筋最小直径宜为14mm
C 机械连接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
D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E 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A 从接头刚度较大的部位向约束较小的部位进行
B 从接头约束较小的部位向刚度较大的部位进行
C 从螺栓群中央向四周进行
D 从螺栓群四周向中央进行
E 同一接头中,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初拧、复拧、终拧应在24小时内完成
E 绑扎连接
A 120mm厚墙
B 宽度为1.2m的窗间墙
C 砖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200mm范围内
D 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E 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A 一个人
B 一铲灰
C 一块砖
D 一揉压
E 一勾缝
A 施工中不应采用强度等级小于M5水泥砂浆替代同强度等级水泥混合砂浆
B 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自开始投料算起
C 当在干热条件下砌筑时,应选用较大稠度值的砂浆
D 现场拌制的砂浆隔夜后进行使用
E 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
A 泵送混凝土是将混凝土通过管道输送到浇筑地点, 一次完成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
B 混凝土泵车可随意设置
C 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低于100mm
D 混凝土泵送应能连续工作
E 混凝土泵的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
C 铆接
D 绑扎连接
E 螺栓连接
A 后浇带根据设计要求留设
B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C 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
D 填充后浇带可以采用普通混凝土
E 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A 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
B 水泥粉煤灰砂浆搅拌时间不得小于2min
C 水泥混合砂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min
D 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
E 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
A 先进行防火涂料涂装,再进行防腐涂料涂装
B 钢构件采用涂料防腐涂装时,可采用手工除锈方法进行处理
C 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面层装饰涂装可采用抹涂
D 油漆防腐涂装可采用手工滚涂法
E 涂装油漆工按一般工种管理
A 框架梁钢筋一般应安装在柱纵向钢筋外侧
B 柱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C 楼板的钢筋中间部分可以相隔交叉绑扎
D 现浇悬挑板上部负筋被踩下可以不修理
E 主次梁交叉处主梁钢筋通常在下
A 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B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后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C 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
D 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E 后浇带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A 洒水
B 喷雾
C 覆盖
D 喷涂养护剂
E 加热
A 钢结构中使用的连接螺栓只有高强度螺栓
B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由一个螺栓、一个螺母和两个垫圈组成
C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由一个螺栓、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组成
D 高强度螺栓安装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
E 普通螺栓的紧固次序应从两边向中间进行
A 每工作班应制作1组
B 边长70.7mm的立方体试件
C 每层不少于3组
D 40mm×40mm×160mm的长方体试件
E 同条件养护28d
A 构件品种
B 构件尺寸
C 构件重量
D 作业半径
E 构件形状
A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宜提前1-2d浇水湿润
B 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砌筑前不需对小砌块浇水湿润
C 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用于施工
D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E 厚度为190mm 的自承重小砌块墙体宜后
A 搭设高度为21m的作业脚手架
B 搭设高度为24m的作业脚手架
C 悬挑脚手架
D 支撑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E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